第三十八章 胜利的起点
凌晨三点的哈尔滨已是漆黑一片,唯有东北min主联军总司令部里灯火通明,总司令、政委、参谋长的办公室无不亮得如同白昼一般。
在忙碌的“东总”各级军官的身影中,依稀可以听见参谋长焦急的踱步声,政委剧烈的咳嗽声。
还有林总司令手里摆弄的黄豆跌到瓷碗里的叮当声。
抗战初期,在“平型关大捷”一战成名后,林总因为身穿缴获的日本军大衣,被阎锡山的晋绥军误伤,头部受到重创,也落下了严重的病根——怕水、怕风、严重的失眠,基本什么都不能吃。
因此,营养丰富、使用方便的东北黄豆就成为了林总补充能量的必须。
“报告!”门口传来了卫兵的吼声,林总要求所有人报告都必须用最大的声音,他耳朵不大好,必须在第一时间听到报告的主要内容,“min主联军后勤部副部长葛卫华求见!”
“不见!”林总断然地说,“让他找政委,我只管打仗!”
“是!”
打发完卫兵,林总披着衣服,继续入神地看着桌上的四平地图,代表白崇禧、郑龙的蓝线、红线已经犬牙交错地纠缠在一起,这说明,双方已经在四平逐街逐巷地惨烈争夺了。而四平外的制高点塔山,更是进入了惨烈的白刃战,双方都使尽了浑身解数,去争夺最后的胜利。
此时,突然有个人影,从门外大踏步地入内,卫兵连拦都不拦。
“是参谋长来啦。”林总依然看着地图,头也不抬。
“林总,您怎么知道是我?”
“能直接进我办公室的,只有你和政委,政委身体不好,他的步子比较沉、比较慢。”林总简短地说,“你来,是因为四平吧?”
此时,林总的头终于抬了起来,漆黑的浓眉下,是一双比窗外的无边夜色还要深沉的眼睛。
“是的。”刘参谋长有些急切地说,“两个月了,四平已经到了最后的时刻!林总,派救兵吧!”
“不派。”林总冷冷地说,“政委那里的工作没完成,我一个兵都不派。”
参谋长知道,林总的意思是,只有政委负责的对根据地的后方建设、生产剿匪等工作进入轨道后,“东总”才有余力把郑龙的四平保卫部队捞出尸山血海与一片废墟。
对于林总而言,士兵的浴血搏杀、血流漂杵,他已经见过一百遍、一千遍,真正的百战余生、百炼成钢,到了他那里,早已变成了一条条冷冰冰的数据,而他唯一的使命,就是从这些数据、地图的箭头上看出胜算、理出头绪,找到一条生路、胜路,这才是对前线的将士们负责!
林总只知道:自己不能感情用事,做影响战略全局的事情。
这一点,参谋长心知肚明。
“唉……”参谋长叹道,“可怜你的学弟,和我的学妹了,在白崇禧可怕的攻势前坚守了那么久。”
林总是黄埔四期,参谋长曾被延安总部派遣到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留学,他所说的,自然是郑龙和海蓝心了。
林总做到沙发上,眼神一瞟,参谋长会意,也做到了客座上。没想到,林总竟然把参谋长拉到了自己旁边。
“好兄弟。”林总轻轻拍着参谋长的肩膀说,“这场仗,关乎我东北大军的生死存亡,本来是咱俩应该打的,郑龙和海蓝心,其实是替咱们和白崇禧决战了,你懂吗?”
林总深沉内敛的情感也打动了参谋长,他含着泪点点头。接下来的话,林总不说了,而作为肝胆相照的战友,参谋长也心知肚明。既然郑龙和海蓝心替他们承担了这场与国军名将白崇禧的宿命对决,那么,他们也必须争分夺秒,完成根据地的稳定与建设。因为,一旦他们立足东北,那么解放军就可以立足全国,与蒋介石逐鹿天下!
林总和刘参谋长都是不世出的战术天才,林总在苏联养病期间,曾准确地预测出纳粹德国绕过马其诺防线进攻法国的计划。而参谋长在苏联留学期间,也曾犀利地建议斯大林利用拉多加湖结冰的湖面,开辟出一条“冰上运输线”,这条建议拯救了一城的人,帮助苏联取得了列宁格勒战役的胜利,也让骄傲的苏联yuan帅、将军们刮目相看。
两人一时无话,突然,门口传来了剧烈的咳嗽声。
参谋长一下子从沙发上蹦了起来,就连林总也不禁站了起来。
果然是罗政委,他的身体一向不好,但在此千钧一发之际,却也根本无法入眠。罗政委一进门,就激动地说:
“林总!林总!我们成功了!我们成功了!刚才葛部长告诉我,北满全境已经完成了剿匪工作,生产正在全面恢复!另……另外,他们的统zhan工作也卓有成效,在留下来的日本技术人员的帮助下,105、122等美式榴弹炮炮弹已经仿制成功,不久就可以投入生产!炮校的朱rui校长表示,明年初就可以组建第一批专业的炮兵部队!我们用小米加步枪对付国民党飞机大炮的时代就要过去了!”
罗政委的话,让刘参谋长的眼泪一下子就止不住地流了下来!
林总缓缓地坐下,按了下电铃。
“到!”警卫员从门口走了进来。
“把斯大林当年送我的酒拿过来!”
看着警卫员疑惑的眼神,罗政委眼睛湿润,笑着说:“去,快去!”
“是!”
